【2020年5月19日,天下雜誌698期 記者楊孟軒】新冠疫情衝擊,讓企業對數位轉型與雲端服務的需求變得更加緊迫。第一大系統整合商精誠資訊,如何和伙伴共組生態圈,幫全聯、麥當勞、全家等企業客戶,找出第二條成長曲線?
林隆奮很早就看到未來將是軟體的天下。因此積極投資人才、訓練員工成為生態圈的領導協奏者。 圖片來源:劉國泰攝
去年一場零售業論壇上,時任全聯執行長、現任副董事長謝健南化身最佳推銷員,演講開始前,秀出簡報上大大的QR Code,推薦聽眾下載行動支付PX Pay。這讓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印象深刻。
將過去全聯實體福利卡會員資料,轉換到PX Pay系統,帶領婆媽走進數位世界,背後功臣之一就是精誠資訊(以下簡稱精誠)。
僅推出半年,PX Pay下載量突破600萬,空降全台第三大支付,僅次於Line Pay及街口支付。
在PX Pay之前,精誠就曾協助過餐飲品牌搶攻儲值卡市場,累積超過百萬app會員。
"「幫企業客戶找出第二條成長曲線、讓客戶成長,正是精誠的企業宗旨,」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說。"
生態整合:主動找伙伴數據串聯
精誠去年營收220.51億台幣,年增率近13%,在《天下》兩千大調查的服務業中排名第80,稅後淨利達18.08億,雙雙下創歷史新高。
對消費者而言,精誠這個名字或許陌生,但它曾是華人地區第一大中文入口網站奇摩的母公司,在2000年出售給雅虎。
近年,精誠成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推手,擁有3萬名企業客戶,分布在各行業。
麥當勞的預付型儲值點點卡、全家便利商店的大螢幕互動智慧販賣機、兆豐證券理財迎賓機器人,都是精誠做的。
精誠不做硬體,為什麼能做販賣機和機器人?靠的是「生態整合」核心能力。
林隆奮解釋,客戶在不同應用場景,所需的軟體及技術服務都不同。「精誠不可能每種技術都有,但我們可以找伙伴進來組生態圈。」
以PX Pay為例,綁定信用卡、儲值卡,串接支付、會員和集點系統等服務的背後,生態圈伙伴就包含:POS收銀開發廠商、app開發廠商、app交易閘道維運廠商、Reader供應廠商和八家銀行等。
精誠的角色是專案管理者,依照全聯需求,尋找適合的廠商加入生態圈。同時也是生態整合者,負責解決跨架構串接的難題,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。
"「精誠定位就是幫客戶全包,找我們一家就夠,我們知道要去哪裡找伙伴,」林隆奮說,不同於其他系統整合商只專精於某些產業,精誠從做金融報價系統起家,一路擴大版圖到製造和服務業,因此擁有各產業的領域知識。"
經營生態圈的重要性,來自數據。特別在零售業,數據不只存在實體店,而是整個生態圈,包含網路、物流、庫存、廣告投放、點數兌換、支付,以及儲值等。要靠軟體API去連結生態伙伴的數據庫。「以軟體驅動數據做行銷,才能成就全通路,」林隆奮說。
也就是說,誰能善用科技力,就能創造成長商機。
張益紳觀察,資訊服務業在數位轉型是重要角色,「但科技工具是輔助,商業模式提升及企業領導者思維才是關鍵,以服務角度出發,引領新世代消費。」
策略聯盟:垂直併購,水平整合
近年資訊技術發展快速多元,從AI、區塊鏈、大數據、雲端、5G到資安,精誠發現客戶需求經常橫跨數個領域。
因此,透過併購、投資公司,精誠加強技術與服務廣度,更替營收、獲利帶來有機成長。
從2018年起,精誠併購、投資的企業就有8家,領域橫跨金融零售和AI,例如:2018年併購鼎盛資料,為的就是佈局網路銀行市場。
"精誠為了鞏固市場地位,過去投資較多上下游產業鏈公司。現在開始做水平整合,拓展不同產業,例如今年併購數位典藏服務的宜誠資訊。"
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觀察,精誠透過垂直併購投資,減少成本及溝通阻礙,甚至做技術分享,「同時也投資具潛力的新創團隊,作為發展新技術的動能。」
數位轉型:與時俱進AI化
精誠過去專注在系統整合及軟體代理加值服務,現在升級到生態整合、用AI幫客戶做數位轉型,林隆奮身為元老之一,參與著精誠成長歷程。
1992年,林隆奮進入原精誠母公司精業的海外合作事業部,提著皮箱到東南亞賣產品。一路做到精誠總經理,協助精誠上櫃、合併至今。
他回憶,30年前客戶是用大主機建立資料庫和查詢系統,當時需要的是伺服器、資料庫、系統網路和儲存裝置能力。
進入網路和行動化時代,數據分析、社群、行動、網路安全和雲端是熱門技能。
到近10年,數據、軟體跟人工智慧,則是協助企業轉型的核心能力。
"「數位轉型AI化」是精誠今年設下的目標,用AI幫助企業數位轉型。因此積極投資新創團隊和AI公司,也立即看到成果。"
例如:台灣一間世界前三大高爾夫球代工廠,近年擴張快速,暴露出人工檢驗素質不一、誤判率高的缺點,導致良率下降,甚至差點丟掉訂單。
精誠的團隊導入AI自動化光學檢測後,透過機器學習,能快速辨識瑕疵品,幫助客戶將瑕疵檢出率從92%提升到98%,同時節省了50%人力。
走向國際:成為世界級軟體公司
精誠已是台灣營收最高的系統整合商,但林隆奮更希望能夠朝世界級軟體公司邁進。
"不過他解釋,並不是要變成「精誠Global」,或百分之百擁有跨國子公司,「而是台灣軟體人才及產品,如果能透過精誠參與、孵化、投資、結盟,進入全世界市場就成功了。」"
跟原廠及通路伙伴合作、共同創業就是一個方法。例如,精誠跟美國營運智慧平台Splunk,合資成立Gemini Data,研發中心設在台灣。協助企業部署雲端軟體,客戶包含AT&T、戴姆勒、日本樂天等國際品牌。
而精誠在東南亞柬埔寨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,也有客戶。連軟體人才都到以色列、烏克蘭、羅馬尼亞找,薪資甚至只有台灣的六分之一。
AI時代:未來十年是台灣關鍵
「我常想為什麼台灣最大系統整合商是我們,這不是好事。精誠跟世界大公司相比,還是太小。」林隆奮坦言,台灣錯過了3次用軟體走進世界的機會。
第一次是Windows剛崛起時,訊連和趨勢科技有稍微跟上。網路及行動裝置普及後,宏達電有觸及。但到了雲的時代,台灣幾乎沒有半間世界級的企業。
精誠去年改造總部的員工餐廳,變成有咖啡廳及無人商店的舒適公共空間,激發員工創意點子。(劉國泰攝)
不過,他看好未來10年,台灣軟體業有機會出現市值千億的公司。
林隆奮回憶,以前做系統整合,軟體甚至和硬體綁在一起,免費送給客戶。但現在是軟體定義硬體的時代,透過API在各平台間自由穿梭,指揮硬體做事。
「合作是最好的競爭,」林隆奮認為,持續經營生態圈,投資AI及跨界軟體能力人才,以連結與合作放大影響力,才是未來贏家。(責任編輯:陳郁雁)
新聞來源:天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