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】精誠董座林隆奮專訪/四大引擎齊發 將化身數位轉型設計師

【2025年8月18日,出處 – 經濟日報

台灣資訊服務業龍頭精誠今年AI、雲端、資安與ESG四大引擎齊發,其中,AI是最火熱的成長引擎,在董事長林隆奮領軍下,精誠將化身客戶的「數位轉型設計師與策略規劃師」。

林隆奮認為,未來每一家企業都會擁有一個AI代理平台,囊括上百種AI代理服務,全面滲透各部門營運,「AI之間的溝通會愈來愈無法想像」。林隆奮日前接受本報專訪,以下為訪談紀要:

扮演小衛兵 主動防禦駭客

問:今年進入AI代理(AI Agent)元年,精誠也推出四大AI創新服務,將扮演什麼角色?

答:每一家公司都要找到自己的AI定位,精誠不是打造平台的公司,是從主要領域(domain know-how)切入,協助打造每個行業需要的AI代理人,透過串連工作流程,定義AI代理所需的能力。

這樣的AI代理人是「以終為始」,以結果為導向,驅動中間過程的行動,會自動搜尋不同的API或大語言模型,甚至AI代理與AI代理之間,功能若不同,就會去召喚另一個AI代理。

這是相當複雜的行動過程,很適合精誠的公司定位。過去百工百業的SI(系統整合),只有做到後台的BI(商業智慧),現在從後台走向前台,前台朝AI發展,AI又需要軟體數據化,這也是精誠的核心。簡單來說,現在的AI不能沒有SI,SI不能沒有BA(商業分析)。

精誠的核心能力是「五服」,包括軟體服務、資料服務、雲端服務、資安服務與維運服務,都會走向AI化。以資安為例,資安沒有AI是不可能的,可透過AI協助防駭、解駭等。AI產生病毒,也是用AI去對抗病毒,以後是「AI跟AI在打仗」,在資安領域,AI代理化身每天自動搜尋網路設備環境的小衛兵,主動防禦,不是被動等到駭客攻擊才進行防禦。

現在幾乎所有客戶都會詢問AI代理該怎麼做,需求由客戶自己提出,精誠知道客戶需要什麼用戶體驗後,再結合SI、BA與AI能力,幫助客戶開發專屬AI代理。

精誠從垂直、水平等層面找出客戶在生態系中的核心價值,協助其以軟體串聯數據,讓決策者可以看見客戶需求後提升關鍵決策力,推動營運成長。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家像精誠這樣的長期策略夥伴,因為現在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找到足夠的雲端、資安、軟體或數據等各類人才來解決問題。

問:生成式AI技術快速演進,怎麼看未來幾年可能的AI應用場景?

答:就像現在的應用程式商店(App Store)一樣,未來每家公司都有一個AI代理平台,平台中可能囊括100至200個AI代理服務,每個部門都會有屬於自己的AI代理,與過去的應用程式商店差別在於,App是被動的、AI代理則是主動的。

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提到,AI競賽是一場無止盡的競賽。就像賽車一般,有可能這一圈他超前、下一圈換你超越他。AI競賽是持續迭代、不間斷的,需要持續投入資源,不是說今天贏了,就會永遠是贏家。

整合生態系 提供解決方案

問:去年AI應用服務已為集團帶來上億元商機,今年AI業務營運前景?

答:精誠的定位就是協助百工百業在數位轉型、AI化過程中打造第二條成長曲線。不只是SI,更已變成客戶的數位轉型設計師與策略規劃師,擁有生態系整合能力,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。

過往傳統IT時代,沒有社群、沒有跨領域API,更沒有客製化需求,就是一台機器在地端運作,不需要上雲端,只要在地端IT上建立幾個功能,任務就完成了,不會跟其他設備連線,自然也沒有病毒、資安等問題。

未來進入AI代理時代,AI代理會到處亂跑,可能跟同公司的AI代理相互溝通,也可能跨公司跟其他開源的AI代理溝通,AI之間的溝通會愈來愈無法想像。

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在討論Open API,未來開源的力量會愈來愈大,資源共享。「你寫過的程式我可以用,你犯過的錯誤我可以避免」,這樣就會愈來愈進步。我很樂觀看待開源,因為這是好事,會幫助產業成長動能。

在既有商機基礎,AI可能再為企業帶來10~20%新商機,若企業不跟著技術演進,在既有商機受時代演進而萎縮時,客戶也就不需要你了。未來時代不變的是有更多API,數據型態愈來愈多元,各種設備都會吐出資料、行為數據,需要靠不同API串起,AI代理或物聯網愈多,要連結的愈來愈多。

經常會改變的則是軟體會重新被定義,軟體型態將愈趨多元與豐富,可能包括開源/閉源、雲端/地端的軟體等,未來要讓AI更簡易化就是走向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協定),增進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的連結與價值。

永續經營 滾動進步

問:近來客戶導入AI意願是否明顯提高?

答:大部分客戶覺得AI就是未來,預算都往AI走,有些企業認為若不朝AI發展,營運過程中將產生焦慮感,擔憂因此導致生產率下滑。

AI一定要有數據,數據一定要有軟體蒐集,蒐集完一定要AI化,這是三件事,這是精誠的核心能力。目前針對AI編列預算的還是以大型企業居多,大部分公司知道AI的重要性,但不知道如何下手。

從客戶產業來看,現在銀行或金控業也會要求要開發AI代理,監控資安、合規、定期比對法規等。

製造業方面,可善用AI來定義規格,不是硬體面向的製造原物料等規格,而是數據流動到應用功能規格,包括監控生產數據、良率,或是協助不同部門間進行協作,以產出符合客戶訂單。

精誠透過進入「五服」,驅動現場設備運作,現在每家企業的營運已經不只是ERP(企業資源規劃)、CRM(客戶關係管理)這些系統,而是包括所有人力數據、訂單數據、財務數據等產生的交融與協作。

問:碳管理產品今年展望?

答:很多客戶已續約,海外市場也有客戶有興趣代理,ESG將來業績要成長,應該是以協助企業走向綠色企業為動能。若企業走向綠色企業,就能降低籌資融資成本,未來精誠也會在ESG服務中加入一些評等、產業中排名等內容,在ESG生態經營上,精誠一直在持續滾動進步。

問:今年AI、雲端服務、ESG與資安等四大引擎,哪個動能特別強?目前營運是否受關稅影響?

答:四大領域動能都很強勁,雲端跟資安一直以來表現都很好,今年也持續強勁;若從預算比例看,今年AI相關業務成長幅度會更大,今年整體營運也會成長。

關稅對資服產業來說是間接影響,因擔憂不確定性高,客戶在預算成本的控管及投資力道上,就會受到一些影響,精誠目前核心客戶包括政府單位、金融業或半導體大廠等,受到的影響較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