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業周刊】精誠資訊 攜手全球客戶 打造數據生態圈

用科技力量改變世界商務模式。黃大川/攝影

【2017 年 11 月 30 日, 商業周刊 劉麗惠】科技不斷改變,軟體服務型態也必須隨之因應。臺灣資訊服務龍頭企業的精誠資訊以「企業數位轉型最佳夥伴」的核心定位,積極開拓企業數位轉型市場商機,一次又一次突圍產業環境發展的天花板。

臺灣科技業向來以硬體製造為主體,資訊軟體服務業規模相對較小,軟體公司要在以硬體生產為主的大環境下脫穎而出,困難度也相對較高。

在這樣的挑戰之下,創立於一九九七年的精誠資訊,二十年來一直依循軟體科技的演進,不斷精進技術並深入各個垂直產業,從系統整合(SI, System Integration)走向營運效率整合(OI,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)、消費者洞見觀察(CI, Customer Insight),再到人工智慧(AI,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以成為數據公司(a Data Company)為目標,成長為現今臺灣最大的資訊服務業者,掌握的客戶群更是涵蓋亞洲與歐美市場的國際級資訊服務公司。

跨界協作、打造更智慧化服務

「精誠以成為『企業數位轉型最佳夥伴』為核心價值,利用軟體的力量與科技工具,協助客戶在不斷變異的競爭之中,進行轉型升級。」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指出,早期軟體公司主要提供「系統分析」(System Analyst;SA)服務,現在的軟體設計服務強調「體驗設計」,應用情境與場景也都要寫進軟體裡,在不斷轉變的過程中,精誠一直走在趨勢前端,協助企業客戶創新各種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,將行業應用AI化。

尤其近年來,基於「軟體定義一切」的大趨勢,精誠更進一步從舊有的B2B商業模式,往前透視消費者端的需求,然後聚焦「雲端」、「行動」、「社群」、「大數據」、「數位資安」五大領域,轉型成為「數據即服務」(Data-as-a-Service;DaaS)的資訊軟體服務商,然後以B2B2C商業模式,攜手各領域企業客戶,一同挖掘符合智慧時代的創新解決方案,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最佳合作夥伴。

林隆奮強調,資訊科技已經深入人們生活各個層面,再加上數位原生代族群將在未來成為消費主力,雖然他們都隱身於雲端網路中,但企業如果要滿足這一群現在看不見卻是將來掌握預算的消費者,勢必將數位轉型視為基礎建設。而依照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,精誠正積極以跨界協作的策略,攜手全球客戶共同打造數據生態圈,為客戶提供數位轉型的最佳解決方案。

以智慧金融為例,精誠向來是國內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第一把交椅,如今更持續透過軟體開發、大數據分析與AI等技術,為金融業客戶打造出更智慧化的服務,如「精誠AI金融助理」產品目前已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,推出相關創新應用服務。

孵化人才從高中生做起

軟體科技不斷進行創新研發之外,精誠有鑒於「人才」是軟體業的根本,對「人才」的孵化培育更是不遺餘力,包括在公司內部團隊進行培育,以及提供大學、研究所學生實習訓練的「精誠集團菁英養成實習計畫」,為向下扎根挖掘與孵化臺灣頂尖的軟體人才;精誠更以高中生為對象,啟動「YTP少年圖靈計畫」。

二○一七年八月六日,六十位入選「YTP少年圖靈計畫」複賽、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生,齊聚內湖科學園區。在這群年輕的程式高手中,成功通過三小時程式挑戰賽考驗的人,不只可以取得獎學金,還贏得精誠同仁在產業專題實作訓練與台大、成大教授的指導,以及前往美國矽谷國際科技企業或柏克萊等知名大學參訪的機會。

「YTP競選出來的軟體高手,未來就算沒有為精誠所用,也沒有關係。」在臺灣軟體產業工作三十年經驗的林隆奮深刻體悟到,臺灣資訊軟體服務業規模向來較小、人才培育與招募也較為困難,所以懷抱挖掘頂尖人才為臺灣軟體業所用的心情,推動YTP計畫。

林隆奮感性地說,未來是以軟體為中心的世界,精誠希望臺灣的孩子從小就有舞臺,發現自己的能力並且走向國際,藉此為臺灣找到頂尖的國際級軟體人才,也期許他們在臺灣打造出世界級的軟體品牌。

支持新創為國際化布局

當然,要催生世界級的軟體公司,除了孵化人才,資金的挹注也是關鍵,因此精誠也鎖定大數據、AI等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,進行投資。

當然,這個策略除了希望透過支持新創公司,孕育出臺灣世界級的軟體公司,其實也是為了精誠的全球化布局。林隆奮說,精誠本業的既有服務深具在地化特色,但可以國際化的程度有限,未來藉由投資新創,加速精誠邁向智慧金融、新電信媒體、新零售等領域,讓精誠的全球化腳步走得更快速。

「過去,企業營運以創新產品為主;未來,將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運模式。」林隆奮最後說,面對新的商業模式,建議臺灣軟體產業應該放下相互競爭的心態,尋求攜手合作的可能性;企業領導人則要擁有傾聽的能力,看見客戶端的需求也聽見內部團隊的聲音;年輕人則要具備五個A,包括感謝(Appreciation)、承擔(Accountability)、適應能力(Adaptation)、敏捷(Agility)與行動力(Action)。

bs171130-1

新聞來源:商業周刊